2023年12月8-10日,韦德BIETVIEW官方官网(中国)有限公司官网成功举办了“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教学研究分会2023年年会”。本次年会的主题是“外国文学教学-研究的理念、视角与方法”,旨在于新时代背景下推进外国文学教学方法和研究理念的观念更新、视野拓展与方法改革,促进外国文学教学与研究的高质量发展,并培养年轻教师和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一百多位参会老师和研究生围绕年会主题开展了全方位、多维度、深层次的研讨和交流。
本届年会有十位特邀嘉宾进行主题演讲,上半场由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尚必武教授主持。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浙江大学的聂珍钊教授的演讲题目是“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文本的伦理身份与伦理选择分析”。聂教授运用文学伦理学的方法对文本进行分析,重点分析人物的伦理选择与身份问题。通过以《哈姆雷特》和《西游记》这两个经典文本为例,聂教授分析了哈姆雷特的伦理身份问题和孙悟空在《西游记》中识别妖精的两个标准,同时提出了人物的伦理选择是如何与其身份建构和解构相连接的问题。通过对文本中人物的伦理选择和身份的分析,聂教授提示我们理解复杂人物行为和身份认同的重要性。
聂珍钊教授
蒋承勇教授
南京大学的杨金才教授的演讲题目是“外国文学研究的中国视角”。杨教授主要强调了在外国文学教学研究工作中应当结合中国视角和实际来研究外国文学,并提出要强化“在场感”,即中国学者应在国际交流中大胆发表自己的声音,尤其是在世界舞台上强调中国学者在外国文学研究上的作用和贡献。中国学者要在外国文学研究中融入中国现实,植入中国元素,同时要以批判性思维来审视外国作品,并促进更广泛的文化交流和互鉴。
杨金才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的梁坤教授的演讲题目是“外国文学教材的四种书写方式”。梁教授分享了自己在外国文学教学和跨文化研究方面的经验与成果,认为教材编写过程中应考虑文学史叙述的新需求,如补充思想背景、提供争议性内容和群言共识、注重文学理论和基本范畴的阐述。梁教授强调编写文学史教材背后蕴含的教学理念是对传统文学史叙述方式的创新,旨在提供多维视角的文学教材,并帮助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审美和判断力。最后,梁教授谈到了自己正在编写的外国文学史教材,提到了如何通过原型象征进行文学作品深层意义的发掘,并强调原型研究对于理解文学传承关系和集体意识的重要性。
梁坤教授
福建师范大学的葛桂录教授的演讲题目是“比较视域与经典重估:关于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与中国话语建设的初步思考”。葛教授的发言主要关注的是外国文学教学在中国语境下的定位和发展方向,认为外国文学教学需在中国语境中进行,意味着必须配备比较视阈,且以经典为教学核心。葛教授强调在中国语境下外国文学教学的重要性及其服务于国家战略和文化建设的能力,提出了构建中国自主话语体系的需求,并主张中国话语权的基础应是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同时倡导积极的理论创新和国际交流,且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展现中国学者的独立观点。
葛桂录教授
进行短暂的茶歇交流后,由南京大学的杨金才教授主持的下半场会议继续进行。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尚必武教授的演讲题目是“跨媒介的故事讲述及其相关叙事学命题”。尚教授首先讨论了关于叙事学的定义和应用,以及在理论框架和媒介相关性方面的研究空白,认为叙事学的研究可能已经偏离了其先辈们最初的设想,即构建一个超越学科和媒介本身的领域。此外,尚教授提出新文科的定义与价值,以及比较文学经典文本需要遵循的研究原则和目标,呼吁批判性思维、跨学科合作和对数字技术的整合。
尚必武教授
南开大学的郝岚教授的演讲题目是“‘新世界文学’教学与阅读的认识论价值”。郝教授的发言主要讨论了媒介技术的变化,特别是电子化阅读与传统纸质书的差异。并讨论了“世界文学”的概念,郝教授认为世界文学应被视作一种动态、多定义的阅读模式,代表了不同文化和时空的交融,并进一步讨论了新世纪文学的背景,强调高质量文学判断的必要性,并批评了相对主义以及在选择文学文本时避免审美判断的趋势。最后,郝教授强调了比较文学在培养更包容、更开放视野的新一代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动态阅读对构建新的世界文学的重要性。
郝岚教授
新疆大学的邹赞教授的演讲题目是“经典研读:新文科视野下比较文学研究生培养的重要路径”。邹教授强调,新文科的“新”在于跨学科融合、重评人文价值、创新人才培养,以及响应全球政治变迁。在新文科背景下,比较文学研究生培养应该结合时代需求,适应新技术媒体的挑战,并坚持学科主体性,强调经典研读,培养具有国家情怀、人文底色、多学科交叉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跨文化人才。
邹赞教授
汕头大学的罗文敏教授的演讲题目是“《外国文学》教学需要学术凝视的勇气”。罗教授在发言中以《巴黎圣母院》为例强调了学术凝视的重要性。他认为,该作品的主题并非对封建或教会的反抗,而是围绕克罗德·弗罗洛的命运悲剧展开。罗教授指出,读者和批评者常忽视作者雨果在序言提到的“命运”这个词的重要性,而错误地把作品归类为历史小说。他认为教学和研究时应摒弃常规理解,回归到文本和作者的真实意图。罗教授探讨了克罗德身上的复杂性质,诸如他的求知欲、情感挣扎和社会局限,认为他是不幸且值得同情的人物。最后,罗教授呼吁在阅读和翻译时不应忽视作者的初衷和文本的复杂性。
罗文敏教授
12月9日下午和12月10日上午,会议进行了六组专题小组研讨。
小组一主要围绕外国文学的教学研究和改革来进行,涉及到了东方文学和西方文学,东方文学里有中西史诗的对比研究和日本文学研究,西方文学里面有法语文学文化研究和英语文学文化研究,涉及到欧洲、非洲、亚洲的众多作品。
小组二的主题是新时代背景下的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六个方面:新文科建设与外国文学的教学问题、人工智能时代的外国文学与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文学教学中的思政教学问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指导外国文学研究与教学的问题、线上教学与外国文学课程建设问题和外国文学教学与研究中的文明互建问题。
小组三的主旨是比较文学视域下的外国文学教学研究,发言聚焦于外国文学教学研究相关的话题,涉及日本文学教学、跨学科教学、外国文学启蒙教学、欧美戏剧教学等多个外国文学教学领域中学生的需求和创新思考。
小组四主要围绕外国文学与华文文学作品研究来进行,从思想史、作品解读、人物分析、外国文学教学、汉学研究等角度展开论述,涉及福柯、乔治·奥威尔、蒙田、多丽丝·莱辛、多伊尔、欧阳昱、卡尔维诺、罗宾逊、菲茨杰拉德、哈姆·加兰、汤婷婷、白若思等多国作家、思想家和汉学家。
小组五从世界文学与翻译研究出发,关注重写和重写背后的意识形态的思考和实践和中国在场的外国文学研究教学思考,涉及理论重构、外国文学史教学、文学思潮、文学翻译、地理批评、成长小说等文学研究的诸多方面。
小组六的主题是比较文学与理论研究,发言内容涉及宏观的例如比较的超越性、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中西文学理论的对比研究等比较文学的理论研究,同时也有聚焦包括少数民族文学、美国作家爱伦坡的个案研究、德国学者奥尔巴赫的模仿论、英国作家艾略特的作品,以及日本的中国保健研究在内的作品文学家的个案研究。
12月10日上午10:30,会议在图书馆报告厅举行大会总结与闭幕式,闭幕式由汕头大学的罗文敏教授主持。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教学研究分会副会长、福建师范大学外语学院院长葛桂录教授对会议的交流进程和学术效果进行了总结,并表示本次年会极具纪念意义,葛教授强调教学与科研不可分割,而本次学会在教学方法、教材编写和课程思政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有益的互动交流,意义重大。韦德BIETVIEW官方官网(中国)有限公司官网副院长杨庆杰教授致闭幕辞,杨教授认为本次会议对外国文学教学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韦德BIETVIEW官方官网(中国)有限公司官网作为中外文学一体化的学院,承办这样的会议颇为合适,希望能为外国文学教学研究贡献汕大力量,并期待与会者的下一次相聚。
葛桂录教授
杨庆杰教授
大会合影